高新動態
熱門文章
最新發布
美國和中國的基礎教育,哪個更好??讀完這篇文章您就明白了
2019-01-22
來源:自貢衡川
編輯:易子
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美40%的八年級學生(相當于中國的初二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都不符合劃定的標準。如果標準沒問題,那就一定是教育沒抓緊。
關于美國K12教育走下坡路的原因,有以下三個爭議:一是老師應不應該被進行績效考核;二是聯邦政府應不應該建立統一的教育標準;三是公立學校在學習程度和管理程度上的尺度把握。
在美國,公立學校教師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幾乎不會被辭退,而且薪水隨著年資逐漸累積上升。這確保了教師團隊的穩定,但也造成很多教師沒有壓力,不是很關心學生的成績。
比爾·蓋茨建立了一個教育方面的公益基金,其中一個很大的課題就是如何改進美國的K12教育。他們作了很多嘗試,例如將老師的薪水、是否留任和學生的成績進行合理掛鉤。但是,很多人又擔心,如果過分跟成績掛鉤,會出現“唯成績論”。
是否應該建立全國性的統一標準,也是一個很大的爭議。
美國公立學校是免費的,讀哪一家就是看所在的學區。跟中國的情況很相似,美國不同學區之間可能差異很大,所以好的學區至關重要。而公立學校一般都靠所在區域的地產稅來補貼,這就造成高地產稅學區的學校獲得更多經濟支持,教育水平相對較高,然后又會吸引更多人入住這個學區,推動地產價格上漲,進而形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學區格局。
于是,很多美國人覺得,聯邦政府應該建立統一的教育標準,讓不同地區的差異不會太大。可是,對于有著強烈自我意識的美國人來說,他們又不希望聯邦政府插手太多。
基礎教育質量的滑坡,直接影響到了“美國夢”的實現,因為如果孩子在基礎教育上達不到一定水平,就會降低他們往社會更上層走的可能性——實現社會流動最主要的一個途徑正是教育。
春風化雨
中國很多家長簡單地認為,相比國內濃重的應試教育氛圍,美國中小學教育相對寬松,更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其實沒有這么簡單。中美基礎教育在學習程度和管理程度上的尺度把握,是差異最大也是最值得進行比較的地方。
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美國人特別注重孩子的心理素質培養,但數學水平比中國孩子弱很多,相當數量的美國學生報考大學的時候都不愿意選擇理工科。
但要知道,那些面向人類未來的高科技產業都是需要從業者擁有扎實的理工學科基礎的——基礎教育中數學和理工科不強,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可能不是個好消息。
在最近一期的全球排名上,美國的基礎教育水平已經滑落到第13名了。同時也有統計顯示,美國財政在每個學生身上所投入的資金之多,仍然是世界第一。因此美國人正在反思:花錢最多,結果為什么卻沒有別人好?
相比學習上的“偏科”,美國基礎教育更大的問題還是在管理上——相當多的美國人承認,美國基礎教育過于寬松,導致了很多問題。
足夠寬松的環境對于優秀且自律的學生來說是好事,因為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和進度安排學習;但對于自控能力弱、家庭教育也抓得不緊的孩子來說,就很容易因為太過寬松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甚至誤入歧途。
相較而言,中國的學校和家庭對基礎教育普遍都抓得比較緊,這有助于培養出更多中等水平以上的人才。當然,中國基礎教育的一個缺點在于,因為給孩子的壓力大,留給他們的自主選擇空間較小,不利于孩子的多元化發展。如果孩子沒能形成自己的興趣和動力,就很容易變成“為父母學習”的被動學習者。
我們從學習時間的長短上就能看出區別。相比亞洲國家每年260多天的上課天數來說,美國學生的上學時間只有大約180天,連中國學生的70%都達不到,更不要提中國學生普遍參加的課外補習了。
為了改善現狀,美國開始嘗試對基礎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比如建立“Charter School”,即“改良后的公立學校”,其教育路線很接近所謂中式教育模式。比如,上課時長由180天增加到230天,同時狠抓校紀。放學后校方也不再早早讓學生“放羊”,而是安排很多活動,將時間填滿。
于是,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一些中國家長抱怨中國教育壓力太大,很多專家提倡向西方學習素質教育的時候,美國卻有意識地向東方教育模式靠攏。
所以,中美兩國的基礎教育其實各有千秋——如果能夠取長補短,對孩子來說會是最好的方案。
本文轉載于“極美信息”公眾號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