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動態
熱門文章
最新發布
春節習俗,實際上是一種抹不去的民俗文化,意味人們對新一年的期盼和祝愿。大街上處處張燈結彩,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今天,咱們來八一八,來自五湖四海的高新人們,家鄉都有哪些五花八門的春節習俗:
我的家鄉是江西上饒玉山縣,說起春節習俗,我就想起,大掃除、貼春聯、守歲、拜年,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守歲,要過了晚上十二點才能睡覺,要保持家里燈火通明、熱熱鬧鬧的。可能我們這跟很多地方都差不多。但是過年食物,那我就想到這幾樣:紅薯片、南瓜干、芋頭餃。
重點說說我愛吃的芋頭餃吧,把它含在嘴里時滑溜溜的,如同泥鰍。選用粉粉軟糯、有粘性的芋頭,和番薯粉一起揉成面團,然后再包肉餡。煮好的芋餃吃起來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在海南過年呀,有些特別的習俗。比如說做年糕,而我們這里的年糕和普通的年糕有所不同,它是紅糖做的,寓意著一年比一年高,需要在除夕夜前做好,除了自己吃之外還要用了供奉祖先。
還有的就是年夜菜,靠海吃海,所以桌子上少不了的就是海鮮,但是吃飯之前我們都要先供奉祖先,等飯菜涼透后才圍桌吃團圓飯。
過年前,我們也和其他地區一樣要做大掃除,但是我們那邊叫做“采屋”(海南話)意思是打掃屋子,雖然有很多人在農歷年廿七、廿八左右就會將板凳、飯桌清洗,可在除夕夜當天,也有很多人將板凳清洗完畢,寓意著未來無塵無病。
還有一點就是點煤油燈,雖然現在都是用電,但是這是我們家的老習俗,除夕晚上,室室點燈,一連數天直至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
海南人還喜歡熱鬧,而燃放爆竹是營造氣氛的好方法之一,每個來家拜年的親戚都要帶一節鞭炮,進門之后要點燃,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祈禱和希望來年事事順利之意。
我家鄉在梧州岑溪。正月初十是上燈節,所謂上燈,是岑溪的一種習俗,男孩出生后的第二年正月初十,家里人都要為其舉行“上燈”的儀式,祈禱男孩一生幸福,同時以示這家添丁。但在正月初十前出生未滿月的男孩,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掛燈,這就叫“上老燈”。
在我們岑溪,飲食文化簡直可以用“無釀不成餐”來形容。把肉餡填入不同的瓜菜或豆制品中,或煎炒或燜燉,煮熟后美名其曰“釀”。在豆腐釀、竹筍釀、瓜花釀、茄子釀、苦瓜釀、切瓜釀、南瓜釀、辣椒釀、柚皮釀等眾多的“釀”中,最負盛名當首推“豆腐釀”。豆腐釀是這里家家戶戶的傳統飲食,逢年過節、招待客人時,也是不可少的“招牌菜”。因此,岑溪當地有句名言:“親戚來,劏雞磨豆腐咯。”
在我們梅州豐順,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稱為“入年界”,意思就是加緊準備過年了,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后,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干干凈凈過年。
埔寨火龍是我們的春節傳統活動,據說至今三百年歷史了。“火龍”由鐵絲、竹料、紙等扎成,繪上鱗、角、爪,龍首至龍尾長達數十米。在龍身上安裝煙花、炮竹、火箭多達數千枚,龍頭、龍尾裝的火藥更數不勝數。一條火龍由三四十個赤膊青年手擎,加上鼓樂手、龍蝦、金魚等人,整個隊伍達200多人。
過年的傳統小吃,我們有釀粄、甜粄、碗粄等等。釀粄里面有肉,過年一般會做成粉色,也是看每家每戶的習慣;碗粄則有白的和焦糖色。
嘿嘿,我家情況比較特殊,是一個集陜西、山西、河南習俗于一身的內蒙古漢族家庭。總的來說,我們過的是北方城市的習俗。每年春節,吃過年夜飯后,約八點,我們一家就會圍在餐桌前,一邊包餃子一邊看春晚;餃子從搟皮到餡料都是家里人手工完成,家里人數多,我們需要包200個左右的餃子;包好之后,就把它們一批批拿到室外冷凍(相當于放冰箱),等待下鍋。等到了12點,就會吃上幾個剛出鍋的餃子,要是誰吃到了包著硬幣的餃子,就表示一年都會有好運。
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代表著在外奔波的游子,終于回到了自己溫暖的港灣。與家人團聚時的喜悅,是其他情感代替不了的。隨著各地入冬,春運將至,疫情也有多點散發趨勢。在全國疫情防控緊張的情況下,為了不增大防疫工作的壓力,今年多個省、區、市提出了就地過年的倡議。疫情之下,你我安好就是最好的“團圓”。
END
相關新聞:
學生風采 | 高新人,一定要找機會嘗嘗她做的面點…… 再見2020 你好2021|創造、創新,書寫高新人《春天的故事》! 僅60天,孩子就變了個人!!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高新人這樣做... 2021年第一天,高新人以這種方式獻禮新年! 周一表彰|高新人收獲的季節 花都116121人核酸檢測陰性!記疫情下高新人的24小時 余生很短,請讓讀書學習成為高新人的人生底色 高新教育集團2020年年會工作人員表彰大會上這句話道出了高新人的責 抗擊疫情,高新人同呼吸共命運! 集團年會| 綻放2020,讓你成為極具幸福感與歸屬感的高新人!- 上一篇: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
- 下一篇:細說教育案例,展現師德之魂